Sunday, February 2, 2020


一日生科,一定終生科科?那倒未必
                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台灣的生命科學界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日生科,終生科科],意味著只要踏入生命科學或生醫科學這領域,未來注定平庸和低薪,轉行是唯一解脫的方式,我認為,這話未必是正確的。(以下生科指的是生物醫學和分子失物學之類,生態學,植物學和動物學之類不在這範圍)
                我先講講我過去在台灣和美國的經歷,我是一個生科出身的人,台灣出生,沒有美國身分,大學畢業於台灣某間大學的生命科學系,畢業後順利進入台灣的研究所讀碩士,之後在同一個實驗室做了一年多助理後離開到美國讀博士,我博士的論文主題是和發育生物學和遺傳學有關的研究,完成博士後進入世界前十大藥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和生物醫學相關的研究和實驗。直到今日我仍對這些生物醫學的實驗樂此不疲。我也不覺得有轉行的必要,一日生科,終生科科這句話並沒有在我職業生涯中發生。
台灣生科的困境
                在美國,生物製藥這一類的公司會群聚在幾個大城市中,目前的前幾個生物科技大城市是:波士頓,舊金山,聖地牙哥,費城/紐澤西以及北卡RTP,其他還有一些零星的公司坐落在一些大城市,譬如像西雅圖,紐約,華盛頓DC或是中西部一些城市。你不難發現,這些生技大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前十大製藥公司的研發中心都在這些地方,當一個研發中心進駐一個城市,自然就能帶動當地的就業和經濟,也會漸漸孕育出許多小生技公司和CRO圍繞在它旁邊,除此之外,研發中心和當地大學的產學合作也能進一步帶來新的研究能量。
                以我的觀點看來,台灣的生科一直無法起飛的原因之一是台灣沒有一個世界前十大藥廠願意進駐台灣設立研發中心,在亞洲這幾個國家,中國大陸,日本和新加坡都有設立這些國外研發中心,目前似乎只有台灣跟韓國沒有研發中心,不過,韓國的本土三星製藥也是很積極跟世界大藥廠交流,此外,台灣本身也沒有一個很規模很大類似日本武田製藥的本土藥廠可以幫助台灣的生技產業,以目前來看,大部分台灣的生技製藥公司,撇開賣保健食品的不談,都屬於很小規模的公司,而這些小公司因為資金規模比較小,能拿出來投資研發的資金也較小,視野也會比較小。大藥廠的進駐另一個好處是帶來許多就業機會和提供製藥學習的經驗,很多生科畢業生可以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環境學習製藥機會和貢獻所長。如前段所講的,大藥廠研發中心可以和台灣的學術機構產生合作,藥廠提供充裕的資金,學校提供創新的技術和平台,互相可以達到正向循環的效果。
                台灣生科的另一個困境是碩博士的量產過剩,這似乎是跟學校教授生等有關,教授需要大量碩博士做實驗,寫Papers,但是學生畢業因為台灣生技就業環境有限,很多人無法一直待在生科這一行而被迫轉業,就我一位認識的友人,從台灣的大學博士班畢業後,輾轉在台灣做了好幾輪博士後,一直無法在學術界謀的一教職,只能屈就於一年一聘的專案研究員。
                在分析完台灣的生科的就業環境後,這裡是我給後輩生科人或對生科有興趣的人的一些建議,希望這些建議可以避免你在日後可能掉入一日生科,終生科科的陷阱:
問問自己是否準備讀博士班和出國:很多人會很驚訝這個建議,尤其是來讀生科後希望讀完大學或碩士就想出去找工作的人,跟很多領域比起來,生科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科學,需要很漫長時間的訓練,它不像其他工程領域在完成四年到六年學習就可以到園區上班,在生科的領域裡,博士學位或醫生才是被這行重視,博士學位就像是一種通行證,如果你打算只打算讀完碩士或是學士就想出去找份好工作,以台灣的生科環境,我會覺得最好還是打消這念頭,你會發現大部分這類的工作都是薪水比較低的工作,除非是業務之類或是學校老師的工作。在美國的藥廠和生技公司,絕大部分在上位的研發管理者或高層人員也都是博士或醫生,當然他們在尋找人才的過程中,也是以擁有這兩個學位的人為主。
                有博士學位的第二個好處是若你不想往業界發展,往學術研究機構走也會是另一條路,你可以選擇做完博士後回台灣去當研究員或是教授這條路線,這些研究工作都不科科,也沒有一個教授會埋怨自己的工作是科科,而這些都是需要博士學位,在這領域有博士學位無疑是會替你開了 一扇大門。
博士學位的第三個好處是,在美國找工作時,身分一直會是一個問題,普遍來講,大部分的公司和藥廠都需要至少有綠卡或公民身分,極少部分的公司或一些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願意提供工作簽證,以目前的狀況來講,若台灣生科人要在一兩年內取得綠卡的話,博士學位是必須的,藉由專業人才這項目,你才能自行申請取得綠卡身分,生科碩士很多需要仰賴學校機關或公司(若運氣好,公司給你工作簽證)幫你申請,就我所知,這過程非常冗長而且中途無法離職。
洋博還是土博士
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很幸運到藥廠工作是因為我到美國讀博士的關係,這也不是正確的,我在美國藥廠工作的這幾年,遇到很多台灣人,這其中有不少都是台灣讀完博士才到美國,至少在我任職的公司裡,八九個台灣人裡就有三個是台灣本土博士出身,而且其中兩位也是生科出身,所以博士學位在哪裡拿到並不會對到美國業界找工作有真的很大的影響。唯一我可以想到讀台灣博士對在美國找工作的缺點是相對較長的博士後研究,這主要歸因於環境的適應,台灣本土博士剛到美國做博士後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美國的環境和文化,加上口語練習,這種適應能力在年紀越大會越需要更長的時間,若博士後生活每天只是往返家裡和實驗室,沒有太多機會學習美國文化和環境,這也會需要很多時間來融入美國生活,而來美國讀博士的學生在博士生涯就已經完成這部分。
博後訓練對業界找工作的重要性
                大部分的生科博士都不免走上博士後訓練這一條路,短則兩三年,長則七八年,生科博士是否需要有博士後訓練才能到生技製藥公司上班?這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我認為是取決於你所想申請的工作性質,一般如果是想走早期新藥研發的話,因為申請者大多有博士後經歷,papers數量也很多,如果單純只有博士學位會很難在些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除非你博士班的題目完全符合工作需求,這會在下一段提到關於研究的題目。
                除了 早期新藥研發的工作外,生物製藥公司還有很多不同的研發工作需要生科博士,這些部門很像學校的co-facility,可以支援新藥研發或後期藥物開發,在這些部門的工作幾乎不需博士後的經驗,這些部門主管很在乎的是你是不是有他們需要的特別技術,而這些技術可以為不同的藥物建立一個新的平台,像HTSCRISPR-screenRNA-Seq或是single cell sequencing,另外也有一些老鼠藥物測試的部門需要病理切片,Biomarkers或動物影像分析之類的工作也是生科博士畢業可以做的。
博士班和博後的研究項目
博士班和博後的研究題目會大大的影響到之後找生物製藥公司工作的可能性,就像上一段講的,如果你的目標是早期新藥研發,博士班或博士後的研究主題可以選擇和疾病相關的研究主題,譬如像這幾年火紅的免疫癌症治療,轉譯醫學或是細胞基因治療,如果不是這些領域,可以在研究主題中加入一些藥物的實驗或老鼠的疾病模式之類的,這些都會有幫助,如果未來想做技術平台方面的,可以在研究主題中試著多做一些新的技術,這些技術可以被運用在各個不同的研究主題上,要值得注意的是,我這裡所指的這些技術需要專業研究幾年才能專精的技術,而不是很多普遍每個研究生都會的技術,像PCRWestern blot之類的技術。
地理位置
如同前面所說的,美國的生技製藥公司會群聚在幾個東西兩岸的大城市,和少數幾個中西部的城市,而和當地的學校和研究機構形成一個生態圈,若有意願出國讀博士或做博士後,以後想往這些公司發展,在地理位置上,可以把這城市是當成你的首要目標,主要是在這些城市,你會有比較多機會遇到這生態圈的人,對於建立人脈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生技製藥公司一般喜歡偏向雇用當地人,主要的原因是可以節省經費和時間大費周章地把人從別州搬來。
薪水
在美國整體業界的環境,生物製藥公司的薪水算是偏高,之前和一名化工的朋友閒聊,生技製藥產業的薪水應該可以和美國石油公司的薪水旗鼓相當,以一個新進的博士初階工作,一般年薪都可以介於八萬五到十三萬美金,碩士級一般可能介在七萬到十萬美金,這薪水會隨居住的城市消費高低有所變動,這裡要注意的是,你很可能在像加州這些地方拿到比東岸一些城市高一兩萬的薪水,不過兩個城市的房價和房租可能差距兩三倍,多給的那一兩萬對房租和房貸很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值不值得去這些昂貴的大城市工作就見人見智。
                以一個在生科界待了快二十年的過來人,一日生科,終生科科這句話並沒有在我身上發生,現在回頭看也不覺得當年讀生科有什麼好後悔,記住,要相信這世界永遠缺乏十年磨一劍的人才,而從不缺乏半途退出的平庸之人,生科是一條漫長之路,但是能堅持到最後而不斷自我成長的人就能脫穎而出,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台灣的生科後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一日生科,一定終生科科?那倒未必                 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台灣的生命科學界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 [一日生科,終生科科],意味著只要踏入生命科學或生醫科學這領域,未來注定平庸和低薪,轉行是唯一解脫的方式,我認為,這話未必是正確的。(以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