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9, 2019

美國藥廠面試經驗談-那段從挫折到成長的人生

2011年,在漫長的修改論文和口試答辯後,我從生化所畢業拿到學位,指導老師笑咪咪的跑進實驗室跟我恭喜,幾位口試委有也跟我恭喜,順便問我離開學校的職業發展,好心的老師們七嘴八舌的鼓勵我繼續留在學術界發展,一位老師也願意幫我介紹他朋友實驗室的博士後職缺,一切看似完美,但是我的內心卻不希望自己繼續待在學術界,長年待在學校的我,對著美國生技公司和藥廠,有著另一份好奇心。婉拒了博士後的面試邀約並和指導老師深談後,老師願意留我半年的時間在原實驗室,一方面完成讀博士時未完成的工作,一方面開始找生技製藥的工作,那時就過著白天實驗室工作,晚上改履歷表投工作的日子。

             2011 年的美國經濟像一個在擂台上被打倒的巨人,不斷攀升的失業率和裁員新聞天天都被報導,找工作的前六個月,除了不斷收到拒絕信之外幾乎沒有太多進展,和幾個同班美國同學討論,大家都覺得先去找個實驗室待著做博士後就是大家的共識,畢竟一般生物醫學方面的博士畢業幾乎都是走上這條路,而博士後的工作雖然錢少也比較辛苦,但是相對於業界的工作容易找多了,在我開始找工作後兩到三個月,畢業的同學一個一個如願找到學術界的博士後工作而離開學校,一次次的離別聚會都讓我覺得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選擇。

             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參加一次Job fair時,我問了對方的HR如何選擇篩選履歷表,他一派輕鬆的回答:學位和keywords就是關鍵,如果工作是要找學士或是碩士之類的,有博士學位的申請者會自對被電腦刪除,因為這是overqualified,反之亦然。學位符合後,履歷表上的keywords就是一個關鍵,一般在job description中,HR會把Keywords放在裡面,如果你履歷表上的內容沒有符合keywords的字或符合程度太少,電腦也會自動把你的履歷表刪除,你的履歷就不會進到下一步。(有一個網站叫Jobscan可以幫你match 你的履歷和工作內容)

             開始”客製化”自己的履歷表後,漸漸收到一些面試的機會,在2011 年,平均是申請一百份工作會有一次面試的機會,在美國的面試步驟,一般分成電話面試(Phone interview)和受邀到場面試(on site interview)。電話面試有時是HR的人打來,若是比較小的公司會由主管親自上陣,HR的問題通常會比較簡單,以生技製藥這方面,大部分都是請你講講你為何你想申請這份工作? 你有哪方面的技術能力,你如何和同事相處? 或是遇到衝突如何解決之類的。若是外國人,也會被問到身分的問題,需不需要工作簽證或是若不能給工作簽證有別的身分來上班嗎之類的。除非是身分的問題,不然這一關一般都還算蠻容易的。

            第二部份的主管電話面試就是真的考驗能力的時候,這時候你面對的是以後可能會一起工作的上司或同事,而這時的面試主要是要知道你的專業能力,看你是否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我記得當時被問很多我博士班和碩士班作過的研究,技術上如何troubleshooting,如何解決一個艱深的科學問題之類,另外還被問到一些專業知識以外的東西,譬如你對你未來的想法和你五年之後的目標。當時我一開始的面試表達很不好,甚至有些問題想都沒想就說不知道或沒經驗,所以面試完就在也沒有下文。後來一些朋友經驗談後才知道,在面試時,若你遇到一個沒經驗的問題時,應該學著尋找你自身相關的經驗來說服對方,或是從某些你具備的能力中,說服對方你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你有之前的能力或經驗所以可以很快學會。在這階段,你可以很容易聽出對方對你的想法,如果對方覺得你"非常"適合,結束前就會告訴你來面試的時間或會告知讓HR安排面試行程,不過如果沒有提,也不需要覺得沒有希望,有時他們可能想再多面試幾位再作決定,很可能一兩周後就會給你消息。

         最後一個階段是到場面試(on site interview) 出發前,HR會在出發前,會把行程表寄給你,如果你是外州的人會幫你訂好機票,接駁車和住宿,一般是訂住一個晚上,然後面試完下午的班機離開,在行程表上,若你是應徵博士等級的職位,對方會要求你給個一小時的talk,這個talk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對方了解你的專業知識和表達能力,我記得當時去面試前,為了讓自己表現好,整個投影片我練習了二十次,另外也需要花時間準備可能被問的問題,除了talk之外,面試過程也會安排六到八個一對一的面試,在這些面試主要是看你是否是個好相處以後可以一起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跟你談談你的專業和一些相處上的問題,我在出發前上網google了一下這些人的背景,在每個三十分鐘的一對一面試準備兩到三個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冷場的尷尬,也可讓你了解對方多一點,到場面試是一 件非常累人的事,一天下來,幾乎是筋疲力竭地踏上歸途,最後不要忘了一件重要的事,記得寫感謝信謝謝今天所有面試你的人,它們花額工作之外的時間面試你,在你離開後隔天還要寫對你的評語。

         在經歷了九個月,投遞了快兩百多份工作後,我一共拿到四次業界的電話面試,一次到場面試,最後我接受了那唯一一次面試後給的offer。回首在這段找工作的日子,有很多次其實差一點就要放棄轉找學校博士後的工作,而朋友和家人一直是我最大的支柱,每當收到拒絕信後,除了失望之外,我會和一起找工作的台灣朋友互相討論問題,試著一步一步改進可能的問題,這九個月的震撼訓練讓我體驗到美國生技製藥找工作的難度之外,也讓我學會到堅持自己的追求是多麼的重要,這確實是人生中一堂很寶貴的課。

Friday, April 5, 2019

一段走廊上的對話:討論為何人容易放棄目標/夢想?

                   2019 的第一個工作天,一個美麗的早上,我在走廊遇到了同事Tom,Tom是我在實驗室一起工作的研究員,經歷了一 個聖誕節的大吃大喝,Tom的身材明顯走樣,為了瘦回去,他自信滿滿的告訴我他的目標是早上出門工作前慢跑半小時,持續到他回到原來體重為止,聽起來是個很好的新年目標,但是一禮拜後,我再次和他提起這目標,他說他跑了三天,覺得早起慢跑實在太辛苦,所以就放棄了。

                Tom 不是一個特殊的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有放棄目標/夢想的經驗,每個新的一年到來,許多人忙著寫下他們的新年新希望或是自己的夢想,這很可能目前的你也正在做同樣的事,希望新的一年可以降低體重,戒菸或是存更多錢,所有人都希望新的一年自己可以更好。 根據一份美國的統計數據指出,到年底調查,真正只有8%的美國人可以堅持自己的新年設定的目標堅持到年底。也就是說,我們大部分的人在這一年中都放棄過一些原先設定的目標, 另一項U.S. News的數據指出,一般到二月的第二個星期,80%的人其實就已經部分放棄新年設定的目標。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一月時健身房都是人滿為患,而通常那時的會員費是最貴的時候。

             人為何會那麼容易放棄自己的目標或夢想?如何做才能不會輕易放棄,這一直都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如果這部分的主要心理因素可以找得出來,就能對症下藥,就能減少放棄的可能性。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六種主要因素:

1. 社群網站的影響::每當設定好目標後,你一定會迫不及待的想跟朋友或家人在FB之類社群網站上分享,千萬要小心這行為,有一個心理實驗發現,外在對你的讚美會降低你對目標的執行力,我們都希望當我們達成目標時,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跟大家分享這喜悅,而得到朋友的稱讚,讓自己有成就感,這是我們達成目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動機,但是當你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你的目標後,許多朋友給你按讚或給你留言,你就已經達到了朋友稱讚而讓你有成就感的目標了,而這樣一來,你的動機就消失了,這會讓你有覺得目標就算沒達成也沒關係的錯覺,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目標會發生的另外一個可能的影響是若有人對你的目標給予負面的評價或告訴你也有很多人在做同樣的目標時, 這會影響到你的情緒進而動搖你對目標的決心.。Keep your goal secret!

2. 設定的目標太遠大,超出自己能力或經驗太多:這是一般人最常遇到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能越短時間內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越好,但是當我們常常低估了達到目標所需的時間,以及忘記了經驗跟能力學習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尤其是當我們被告知一些像人因夢想而偉大或是只要你相信就可以辦的到這一類的名言時,無形之中,你就會以為自己可以每天可以動力十足去堅持你的目標到年底,要記住這一點,人是不可能每天都有那麼強的動力,這種因目標設定而產生的動力會讓你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天或幾星期,視你目標的大小, 而且在這過程中,如果事情不如你預期的,你很可能發現自己離目標還太遠而放棄或安慰自己”之後”找時間再做,然後”之後”就變成”永遠不會做”。Tom就是一個這種例子,早起慢跑對很多人而言也許不是個大目標,可是對他而言,每天早起慢跑半小時都算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一開始三天可以藉由目標設定造成足夠的動力去完成它,但是時間一久,動力開始減少,就會漸漸放棄原來的目標。

3. 不利的環境因素:很多人會忘記環境這一點,這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個例子,去年夏天,跟Tom的目標一樣,我開始設定目標每天五點起床跑五千公尺,不同於Tom的例子,我持續了兩個月,正當我開始滿意我的進度時,冬天來了!室外溫度遽降之下我也就無法再繼續這目標而被迫放棄了這目標,另外,你也應該聽過如果你在實行你的減重計畫時最好不要在家放巧可力之類的甜食,如果你想省多點錢就不該一直去逛百貨公司,這些不利的環境因素或生活上的誘惑會需要你再加上一層更強的動力去克服它,以我的例子,除了慢跑的動力之外,我需要更多的動力是不去抵擋寒冷的天氣,這兩個動力要同時具備,外出慢跑這行為才能被完成,就像第二點講的,人是不會天天都有很強的動力完成目標,時間一久,你就放棄了這目標。

4. 四周的人或朋友的不信任言語:1900年代的早期,運動界流傳著一個未被證實的流言,人類的身體極限不可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哩,如果真的去做,胸腔會因運動過度爆炸。1954年,英國人Roger Bannister以3:59.4的時間跑完了一英哩,打破了這流言,這是運動史上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賽後Roger Bannister接受訪問時表示,對他努力堅持訓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他的教練對他的信任。我們都會有對自己能力懷疑的時候,尤其是要達到的目標還相當遠的時候,這時候四周有朋友或家人的支持就會變得很重要,若是身邊有一些喜歡冷言冷語你的人,不斷給你負面情緒,而你變的需要更多動力去克服這些負面情緒,這樣一來放棄的機會就會變大。

5. 工作壓力跟分心:這跟第一點有點相關,試著想想看,如果你有一個減重的目標是下班後上健身房運動,而這時你的工作剛好需要你極度專注去完成主管要求的事情時, 下班時,你是會選擇上健身房, 還是回家休息?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回家休息,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我們每天能做正確的決定有限,一天下來,當這些決定做完後,我們的頭腦會進入決定疲勞(decision fatigue)的狀態,而這時的頭腦作的決定會傾向選擇拖延或不決定,回到減重的例子,這時候對你而言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去健身房運動,可是你的頭腦因為白天的工作壓力已經進入決定疲勞的狀態,它會叫你選擇延後上健身房這決定,所以你會在一番掙扎後,安慰自己明天在去運動也可以之類的,而明天又再重複一樣的事情,之後你就會放棄這個減重的目標。另外一點無法讓你達成目標的就是分心,當你想完成目標時,專注力非常重要,如果這時候,朋友的email,text ,或是你FB上的訊息讓你在這過程中分心的話,你很可能就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侯拖延了進度,最後就只好放棄。

6. 習慣放棄:1983年,賓州大學進行了一個很有名的心理實驗,第一組的狗被放上項圈電擊一下後就離開,第二組狗的放上項圈電擊而前面有一個開關可以讓它自由被狗關掉電擊,第三組的狗會跟著第二組的狗一起被電擊但前面的開關是不會被給自己關掉,幾次電擊後,將三組狗放入一個有障礙物的箱子,障礙物一邊有通電一邊沒有,第一組和第二組狗被放入這箱子電擊後會很快學會跳過障礙物到另一邊沒有通電的區域,第三組狗被放入箱子電擊後會選擇留在原地繼續被電擊,這是很有名的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的實驗,在心理上,當我們發現自己不斷嘗試想要改變或完成目標,,就像狗想要努力關掉電擊但一直沒辦法達成時,我們就會不斷的放棄自己的目標,就像狗不願意再學習逃離而被一直電擊一樣,如果你嘗試了幾次都不成功的話,你的內心就會學會這種無助感,以後再設定一樣的目標,就會變的習慣自動放棄或嘗試一下就放棄。

          這是導致人容易放棄目標的六個主要心理因素,大家可以試著回憶一下之前自己放棄過哪些目標是不是有符合這六點? 如果有,可以試著想想如何從這些因素中找到辦法去克服它們,進而達成你要的目標/夢想。

一日生科,一定終生科科?那倒未必                 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台灣的生命科學界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 [一日生科,終生科科],意味著只要踏入生命科學或生醫科學這領域,未來注定平庸和低薪,轉行是唯一解脫的方式,我認為,這話未必是正確的。(以下生...